全國服務熱線
135-9023-7270
手機廠單元生產線精益改善案例
【設計目的】:
某手機廠設備最多只能月產40萬部,而現在因客戶需求量劇增,客戶需求量增加到了100萬部。原先的預計的40部產能全完完成不了任務。因產房空間受限,工作人數也遠遠不夠,在這種情況下使工廠限入了困境。
【解決方案】
傳統的生產方式是在很長的流水線邊配備許多工人,每人負責其中一項工作;而單元式生產方式則是盡可能縮短流水線,由一名或幾名工人組成一個單元,每人負責多項工作。伴哲先生說,傳統的流水線生產每人只做一件工作,生產線拉得很長,但每個人的工作效率不一樣,只要有一個人速度慢,整條生產線都會慢下來。而單元生產方式是一種彈性生產方式,員工根據熟練程度結組,這樣效率高的小組就能比以前生產更多的產品。
換句話來說,就是產品布局,按生產產品的需要來布置機器和流程,這樣就解決了產品從一個區域搬到另一個區域的運送和存放問題。大大縮短了生產時間,提高了總體的生產效率,是目前在企業中較為廣泛運用的靈活的生產方式。
因需求不定導致生產量波動大,這種情況多采用批量生產方式來生產。這樣可以順應需求來適時做出變更。采用現今流行的柔性精益管能快速制作出可移動、可擴展的柔性生產線CELL生產線出來。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布局好生產線,投入成本與時間成本顯而易見。
【方案成果】
據了解,改善好的單元生產線一天可裝配手機900部,而以前一條流水線需要14個人作業,每天只能生產1300部。所需零部件都堆放在工作臺上,工人不用移動位置,這就減少了機器、半成品和人員移動的損耗。單元式生產方式還大大節約了空間,裝配車間的1/3因此空閑下來。